陜西的考古工作者自2011年開始對石峁遺址進行考古發掘,已累計從遺址內發現了近200塊壁畫殘塊。昨日記者從省考古研究院獲悉,經過這些年的實驗室實驗、分析,專家們發現地處西部內陸的石峁遺址,壁畫中使用的一種色彩竟是來自海洋的天然顏料。
日前省考古專家從石峁遺址“內甕城”的東、西、南三面墻體內側發現了成層、成片分布的壁畫殘塊近200塊,部分壁畫還附著在墻體上。壁畫以白灰面為底,以鐵紅、鐵黃、炭黑以及綠土四種顏色繪出各種幾何圖案,其中最大的壁畫殘塊約30厘米見方。
而此次石峁壁畫上發現的“綠土”顏料則是該種顏料目前所知最早的應用實例。另外,學界一般認為綠土由綠磷石、海綠石、綠錐石、綠泥石等組成,其中以綠磷石和海綠石為主。而海綠石是在水深100~300米的淺海環境中有蒙脫石存在的情況下緩慢沉積而形成,但石峁遺址地處黃土高原腹地,距離海洋較遠,所以關于石峁壁畫上綠色顏料的來源,專家們認為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。此文由:西安顏料廠家為您提供。